工作动态

【政德大家谈】从司马迁《史记》谈文化自信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1-08-29

近日,济宁日报“政德大家谈”栏目刊登我中心文章《从司马迁<史记>谈文化自信》:

 
 
 
 

从司马迁《史记》谈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明确的文化理念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他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古代历史传统的追寻。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历史源泉。从《史记》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司马迁厚重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以及强烈的使命担当,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有益启示。

 

坚定文化自信,要有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司马迁《史记》记录了华夏民族开拓进取的历史进程和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状况以及皇帝、将军、儒生、诸子、平民、侠客、游士等各类人物。尤其是高度认可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屈原、韩非、贾谊等文化名人的贡献。他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充分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钱穆先生指出,作为中国人要有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对传统历史文化充满温情与敬意,方能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要有传承文化的自觉心和使命感。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司马迁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司马迁意识到,周公继承发扬了三代文化,孔子继承发扬了周公以后的礼乐文化,而今,继承孔子儒学文化的使命也许将由他来承担。哪怕后来遭受酷刑受辱,他依然广泛搜罗“天下遗文古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最终撰成皇皇巨著《史记》。《史记》对汉武帝之前的历史文明作了系统总结,是我们今天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历史根源。司马迁之后,中国形成了著史修史传统,可以说,正是司马迁《史记》激发了后世人们的文化自觉心和“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担当。

 

坚定文化自信,要有弘扬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司马迁的父亲本想撰述“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的历史,但司马迁却将目光放得更远。不仅记录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保存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还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念,在史书编撰体例上进行了创新。改变了以往史书编年记事不够系统的弊端,开创了纪传体写史方法,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记录史事,叙述详略得当,语言优美流畅,文辞简约质直,成为后世撰写史书的典范。《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郭沫若推崇司马迁“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都是对司马迁创新精神和文化功绩的赞叹。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培塑文化自信。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寻找中华文化的根脉。司马迁撰写《史记》,正是以强烈的自觉心和使命感主动承担起中华文明传承之重任。今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发展传承,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守住文化根脉,传承文化基因,善于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承载和弘扬新时代价值。

 

(作者:曲阜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教研科科长  王希伟)

 

 

近年来,曲阜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坚定不移地践行文化自信,加大文化阐发力度持续扩大政德品牌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干部政德教育培训逐步提升拓展到全国,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中央直属机关党校等国家级培训机构及31个省份的各类班次均来曲阜开展干部政德教育培训。

 
 
 
 

联合曲阜师范大学专家精心编写《儒学与现代社会》一书,于七一前正式出版发布。

 

(“玉虹楼法帖”专题片)

深入挖掘曲阜“玉虹楼法贴”文化价值,拍摄“玉虹楼法帖”专题片,开发制作了相关文创产品,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开设原创栏目“政德文化”,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展现“政德”的当代价值和启示,上半年共推送22篇文章,共计4万3千余字。

 
 
 
 

推出原创视频《口诵经典》,我中心现场教员及工作人员深入解读儒家经典、阐发微言大义。已在学习强国、大众日报、中国山东网等媒体发表43篇,其中第一季全集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

 
 
 
 

配合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在全市范围内挖掘优秀人才,培养英语导学,组织相关专家开展英语教学集体备课。

 
 
 
 

依托“孔氏后裔”这一曲阜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下半年,探索打造以“孔氏家风及当代价值”为主题的访谈式教学形式。

 

END

 

文稿 | 王希伟

编辑 | 朱熔均

审核 | 范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