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文化】感悟《论语》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2-03-21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hào)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yú)!”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能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那样的人很少有;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作乱,那样的人不曾有。君子要在根基上好好努力,根基稳固了,人生正途就会随之展现开来。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就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啊!”
【政德启示】
我国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说法,强调道德是人类幸福的基础所在。古老的先民们都认为,不管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国家来说,道德都是幸福的基础。而孝是最基本的为善之道,若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其他的道德方面无论做的多好也不能算是善,人们常提到的“百善孝为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孝,《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孝,善事父母者”,说明孝是基于人伦而发的一种情感。《论语》一书中“孝”字出现了19次,孔子也把孝作为其思想的重要基础,千百年来,孝一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高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情怀就是孝。晚清名臣曾国藩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孝在齐家中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只有重视孝才能使家庭和睦、兴旺发达。在家书中,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给长辈写信,时时嘘寒问暖,经常禀报商议家事,恳请兄弟子侄尽孝尽责。曾国藩经常为不能亲身孝敬父母长辈而内疚惭愧。当父母长辈稍有病恙,曾国藩就显得格外担忧,他在家书中说:“祖父大人之病,日见日甚如此,为子孙者远隔数千里,此心何能稍置。”在孝的方面,曾国藩始终以身作责,对待父母长辈都极其恭顺。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时,引用《孝经》中最核心的话“夫孝,德之本也”表明,孝老爱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今天,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所有的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以善事父母之心善事天下百姓,尊之爱之,养之敬之,视百姓如父母,视百姓之父母如自己之父母,则国家必定兴旺。
    孔子非常重视“孝”道,他把“孝”道推及到政治领域,他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家与国这两个最重要的人类联合体之间就有了一致性。对于我们广大领导干部而言,只有把对父母的孝,升华为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忠孝,这种孝才是整个社会所推崇的“大孝”,而这样的孝对与我们而言,才是圆满的,才是厚重的。

撰稿:李  斌

审核:李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