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政德文化】王阳明:知行合一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1-12-13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一提王阳明,大家都会想到他提倡的知行合一,简单地说,王阳明的意思是:知就是行,知和行是一体的,是不可能分开的,只要了,就已经了。
习近平总书记对王阳明学说,特别是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非常重视,他指出:王阳明龙场悟道在贵州,不仅中国人敬仰他,学习他,而且陆王心学传播到东北亚地区,影响日韩。王阳明一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所谓阳明学,实际上是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经世致用为为学目的的良知之学,或称阳明心学、阳明良知学。阳明学的真精神在阳明,而阳明根本精神在致良知
王阳明论知行关系时说:某常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概括的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有三个要点:第一知行只是一个工夫不能割裂,而所谓工夫,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第二知行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知是行的出发点,是指导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已在行的路上;第三知行工夫中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到至善,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就本质而言,王阳明所谓的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谓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道德实践。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在本质上是道德实践论,也正是经世致用之学。
阳明先生说过事上磨,也就是实践出真知。广博学习,脚踏实地是广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领导干部不能只有理论基础,更要有实践的本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所以,领导干部只有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后,才能避免盲人摸象,盲目指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升华理论,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回顾阳明先生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他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大辱,带着死的恐惧面对流放南蛮的绝望,扛过瘟疫肆虐的危险,忍受荒山野岭的孤寂,承受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后的狂喜,再到得道后的从容。他所经历的挫折和坎坷,给他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促使他悟道。王阳明的心学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让人拜读后回味无穷,是因为他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王阳明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断自我完善的一生,他不仅找到了内心的光明,更将这种发现尽力散播,帮助更多的人发现自己内心的光明。他的理论建树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自我的修炼和实践的锻炼,他的发现是自悟,他的功德是救人。正因如此,自阳明心学诞生以来,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都将其奉为楷模,身体力行,并创造出了辉煌的事业。正是因为他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心性,锤炼品格的真精神,也启迪我们在逆境中求发展,不断超越自我。
2020年9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此次重要讲话指明了我们回顾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尤其是回顾本民族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人类历史上,每当出现重大的精神危机或文明发展的困局时,总需要从某些伟人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才能继续前行,重新走回正道。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智慧,正是解决当今社会人心浮躁、道德松弛等问题的精神药方。我们也应该以从阳明心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而推动各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撰稿:陈琴琴

审核:李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