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政德大家谈】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1-12-04

近日,济宁日报“政德大家谈”栏目刊登我中心文章《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





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忧患意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了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生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政治关怀,它是一种敢于直视人间忧患的悲悯情怀、一种谋求国家富强的使命意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正基于此,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与世界经济科技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中国开始实行了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忧患意识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联系起来,要求全党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以史为鉴,常怀忧患之思。“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不断成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鉴往知来,特别重视总结经验教训。从历史中汲取能量和智慧,能增强我们不畏一切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勇气和信心,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


见微知著,树立底线思维。“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改革前行的每一步都面临着险象环生、都遭遇着暗流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求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异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的能力”。如果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防微纠偏,就会贻误解决问题、推进改革的最佳时机。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抓早抓小,未雨绸缪。


善于学习,增强斗争本领。“学不可以已”。新时代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迎接新挑战,共产党人要善于学习,克服本领恐慌,才能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避免因为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而出现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同时,还要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学会在困难大、矛盾多、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基层一线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如保赤子,厚植为民情怀。孟子面对“庖有肥肉,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大声疾呼“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忧民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官德的试金石。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强烈忧民意识的指引下践行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厚植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雄辩地证明: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是政治清明、国家稳定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要想顺利征服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我们还需以临深履薄的兢慎之心和未雨绸缪的长远打算分析形势、谋划全局、把握机遇、推动发展。


(作者:曲阜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教务科科长  孙胜楠)


END


文稿 | 孙胜楠

编辑 | 朱熔均

审核 | 范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