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文化】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1-11-15

图片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说:“我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我,便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足够;我治理别人,却没治理好,便反问自己的知识智慧是否足够;我礼貌待人,可人家却不怎么搭理,便反问自己恭敬是否到了家。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讨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可以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孟子道德修养的核心精神,也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所在。

为什么中国人遇到事情了都会“反求诸己”,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挑剔、抱怨别人?因为在我们中国文化里,孔子和孟子在提倡人与人的交往中,都要遵循“忠恕之道”。《中庸》中讲:“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一个人能够做到“忠恕”,离道也就不远了。那么简单来说,“忠”就是尽己所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忠恕”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能够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既是安身立命的根基所系,也是执政用权的价值指向。

在《中庸》一书中,孔子还讲:“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孔子认为:君子的修身和弓箭手的射箭有相似之处。当弓箭手把箭发了出去,结果却没有射中靶心,而一个真正好的弓箭手,就要反省自己在技艺上有哪些不够精湛的地方,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空间。而不是去抱怨说今天的天气不好,风把箭吹歪了;或者说状态不佳,发挥不好等诸多理由。那君子的修身也是如此。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遇事不能推脱,要找准问题导向,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儒家经典《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身是前提,修身才是关键。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修身更是一生的功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身努力。”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被孔孟所盛赞的古代圣贤,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都是能够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楷模。

在商朝建立之初,天下曾面临了连续七年的大旱天气,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开国君主成汤觉得一直大旱是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惹上天不高兴,这是老天爷在惩罚自己?于是成汤就拿了六件事来责备自己:“政不节耶?使民疾耶?宫室容耶?女谒盛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也就是说:“是不是我没有处理好国家大大小小的政事?是不是对于百姓,我太过分的使用他们了?是不是我把自己的宫廷建造的太过富贵豪华了?是不是我听信了身边女人的挑唆?是不是我下面的官员存在很多行贿受贿的风气,我没有好好管理?是不是我没有察觉到那些好进谗言的小人已经得势了?”

当成汤遇到天气大旱,马上就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合理。也正是因为成汤这种“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反省意识,才能够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三千多年前的执政者尚且有如此的担当精神,有这样浓厚的反省意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反躬自省。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其中,自省意识,就是要经常自我约束、自我反省。因此,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而应该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地反省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同样在今天,作为党员干部,也要有这种“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反省意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遇事多做自我批评;正人先正己,以自身来引领他人。正如孔子所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撰稿:颜 芳

审核:李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