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文化】德与位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1-09-06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德与位的关系是为政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关乎其为政的价值取向和职责担当。儒家推崇的圣王——尧、舜、禹,是既有其位,又有其德;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在周礼的约束之下,以位定德,基本上在其位者能够行其德,德位一致是当然之理;春秋战国时期,礼坏乐崩,在其位者不一定有其德,德与位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孔子和儒家对德位关系进行了探讨,重新发掘古圣王德位相配的特点,同时又发展出以德抗位的批判精神和担当意识。
德位相配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孔子比较注重“位”的责任意识。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强调的是在其位就要做那个位置需要做的事。曾子也说:“君子思不出其位”,和孔子意思一样。在这里孔子并没有特别强调道德之于职位的意义,因为孔子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道德不言而喻内在于职位的属性之中,隐然体现出德位相配的意识,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论断中也含有“德必称位”的内涵。所以孔子比较强调在其位就要具有干事创业的责任意识。有责任还要有修为,做到“德位相配”。《易·系辞下》明确指出:“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德行与职位不相配,则很少有不遭受灾祸的。《朱子治家格言》则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古人认为:“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孟子也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明确提出在其位者须有仁的要求。仁是德性的核心内涵,有仁就是有德。所以《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深刻辨析了德与位的关系问题,有其位无其德,必不长久;有其德无其位,难以实现干事创业的理想。为政者必须在其位修其德,方能行稳致远。
要具有以德抗位的批判精神和担当意识。儒家不仅主张德位相配,还认为为政者应具有“以德抗位”的精神。孔子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论断,体现了为政者面对权势的自我独立性,这影响了儒家的士人精神,发展出“从道不从君”的批判精神。孟子提出“大丈夫”人格,对君臣关系提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的论断,体现了不向权势低头的自我意识。儒家之所以有这种意识,是因为他们有一种以道德自任的主动意识和担当精神。孟子记载子思的话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子思面对君主依然保持平视的态度,因为儒者具有高于世人的道德,他们认为,在权势面前,道德要大于权势。曾子也具有以德抗位的精神:“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道义大于世俗的爵位。面对君主权势保持批判精神并不意味着与权势唱反调,而是要求为政者具有担当意识,认识到自身的德行是用来为民办事的。所以孟子认为“爵、齿、德”三者之间,“辅世长民莫如德”。假如君主有大过,臣子不能纵容,而是要以天下为担当,“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可以将君主换掉,这在古代社会是非常具有担当精神的一个认识。正如孟子所说,为政者“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就要“行天下之大道”。
儒家关于德与位关系的论断具有深远的影响。《大学》指出:“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道德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后汉书·张衡传》曰:“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陈宏谋《从政遗规》曰:“居大臣而德不纯,才不粹,不如下僚”。后人在强调德位相配的时候,也注意到必须在其位尽其责。张养浩《牧民忠告》曰:“士之仕也,有其任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薛瑄《从政录》说:“为人不能尽人道,为官不能尽官道,是吾所忧也。”《居官日省录》曰:“勤勉居官,职分所当然也。”突出了“德位相配”观念下的责任意识。
“德位相配”的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正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以德配位”。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干部“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也是在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德位相配”。当前社会一些职业中出现诸多不良现象,某些人身为万千人的偶像,却过度追求奢华、私德败坏、公德不彰,典型的“德不配位”,这也启示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汲取“以德配位”的古老智慧,无论身处何位,都要修身立德,如此方能“得其位、得其禄、得其名、得其寿”,真正实现个人价值。

撰稿:王希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