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文化】横渠四句:情怀、使命、担当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1-08-16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张载,世称“横渠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创立了“关学”,对儒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句箴言被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这四句话内涵深厚、气象正大、意蕴悠远,浸润到无数中国人的生命之中,成为人生理想的重要坐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投身于时代洪流、奉献于伟大事业。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何以立之?《礼记·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易经·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载说:“天地之心惟是生物”,程颢曰:“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说明天地对人有生生之德和仁厚之爱。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尚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见这里的天地之心,乃是饱含博施济众精神的仁爱之心。“为生民立命”,这句话在《近思录拾遗》中也写作“为生民立道”。也就是说,命与道意义相通,那么“命”就不是简单地指气血生命,而是“长在不死之物”的“道德性命”。这就意味着要为天下百姓立一种大道,也就是周流不息的命运方向,明确生命的价值意义,达到德性的圆融,这才是安身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所谓往圣,是孔、孟等先儒圣哲,绝学是先儒所传之道学。这体现了宋儒自觉继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儒学到宋代,也确实开拓出新的境界。“为万世开太平”,儒家谋求建立“太平”世界、“大同”世界,为万世开太平则体现了儒家开创万世太平基业的崇高理想。
这四句话体现了儒家的崇高精神。“为”者,乃是牺牲奉献,儒家要为生活其间的世界建构一套精神价值、引导民众找到生命的意义、继承文化血脉、开创永世太平之伟业。这也是对儒家和儒学积极入世精神的总结,同时又给中华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汩汩动力,对中华文化、民族精神都带来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使人读之,仿佛望见儒家之恢弘气象和浩然风骨,不由自觉地生发天下情怀、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中国人是具有天下情怀的。“为天地”“为生民”“为往圣”“为万世”,丝毫不是为一时、为一国、为一地、为一人而谋,谋求的是“天下人”的“天下事”。古人设教喻人,往往以天下为旨归。《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尚书》曰:“协和万邦”,《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进阶,《中庸》认为君子应该“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语。无论是对天下的理想设计还是修身立德的榜样他人,中国人的认知世界中,都是谋求整个天下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在世界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的解放,这正是“为万世开太平”的内在之意。中国共产党人也自觉地继承“横渠四句”的精神,毛泽东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习近平说:“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并在世界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议,这也正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精神的当代实践。
“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意识让共产党人自觉地承担起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的使命。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近代以来,传统文化遭受了发展的挫折,但并不能泯灭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为往圣继绝学”正是要求我们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要具有这种使命意识,将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下去,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支撑和中国智慧。
“横渠四句”整体表现了一种担当精神。儒家自觉地将构建价值体系、提升民众德性、传承文化血脉、开创太平世界的重任扛在了肩上,这种自觉地担当精神是儒家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也是强大的动力源泉。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儒家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深沉自觉,“以天下为己任”,面对国家危难,能够“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种精神震铄古今、感天动地,也许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始终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所以革命战争年代,有那么多不怕牺牲、不怕死的革命志士,他们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自觉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直到今天,在各行各业依然可以看到无数默默无名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主动担当、主动作为。
“横渠四句”集中体现了崇高的天下情怀、强烈的使命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担当精神,是中华文化大观园中非常宝贵的奇花异卉。跨越千年的历史迷思,“横渠四句”始终如同闪烁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一盏灯火,照耀了中华文化的深沉脉动,也提升了中国人精神生命的高度,涵育了开拓进取的入世精神,彰显了奉献于人类事业的宏大气象。

撰稿:王希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