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文化】慎独为入德之方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1-02-23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字始见于金文。《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慎,谨也,从心,真声,段玉裁注曰:唯有不诚而能谨者,故其字从真。可以看出,谨慎之意。《广雅·释诂一》讲:慎,忧也;《尔雅·释诂上》认为:慎,诚也,又说:慎,静也;《玉篇·心部》则认为:慎,思也,可见的涵义并不固定,但其涵义都侧重于心灵体验。

在儒家那里,则不仅仅是心灵体验那么简单。有谨慎之意,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高度契合,这也使统治者们深刻地认识到慎德与国家治乱兴衰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尚书·益稷》中禹向舜指出:帝,慎乃在位,《书集传》解释道:“‘慎乃在位者,谨其在天子之位也。天位惟艰,一念不谨,或以贻四海之忧;一日不谨,或以致千百年之患。就是认识到君主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所以才做出这样的谏言。这一点后来孔子也有论及,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为政者不可以不谨慎。《尚书》中还指出慎德的其他要求,为政者要慎乃司,告诫各级官员对自己的职位和权力要慎重对待。还有慎简乃僚,慎重选择下属官员;明德慎罚,对刑罚要慎重;慎厥身修,要重视修养自己的德行。《尚书》中表现出来的慎德主要是提醒为政者要注重修身以及为政方块面要敬慎。

要认识慎德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更多人孰知的慎微慎独入手。因为,这是慎德的根本。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尚书》中34见,《周易》中9见,《大学》《中庸》中更是专门讲到慎独。《大学》中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有国者不可以不慎是故君子先慎乎德,书中反复讲到君子注重慎独,而慎独又和有关系。《中庸》里面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慎独又侧重于隐秘处、微小处。

慎微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的《淮南子》圣人敬小慎微,但在此之前,已有思想家论及这方面内容。如《吕氏春秋》中的《察微》篇提到: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所谓的察其秋毫就有慎微之意。陆贾《新语》也有《慎微》篇,里面提到采微善,绝纤恶。《中庸》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注曰:微,细事也。可以看出,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慎微的重要性。《中庸》称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荀子》说:尽小者大,积微者著,说明了小与大、微与著的辩证关系。《后汉书·陈忠传》指出: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明智的人能够做到慎微。慎微就是注重事物的小处,也可以说是在事物发展的最开始就注意到事物发展的趋势,能够及时作出判断,调整方向,推动事物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是以还有慎始一说,君子慎始,差若豪(毫)厘,谬以千里,这里的慎始其实与慎微的意思相近。事物由毫厘之开端,进而到千里之显著,就是未能慎微所致。事物发展的小、微可能导致好、坏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是小、微的性质不同,小、微具有善的性质,则事物发展需要慎重对待并保持;若是具有恶的性质,则需要慎重对待并加以改变。古人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是以《尚书》中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慎于事物微小处,则不至于最终大德有亏,无法收拾。

慎独是现在经常用到的词。《大学》《中庸》中都强调过慎独的重要,郑玄在对《中庸》注解时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意思是一个人独居、独处时,在其行为不被他人所见处,能够做到谨慎有德。《中庸》中讲: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主要是强调一个人闲居之时能够保持德行。关于这一点,古人论述颇多。古代有不欺暗室不愧屋漏之说。《梁书·武帝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骆宾王萤火赋讲: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君子能够做到于暗室之中保持君子本色,而不因为无人看见就放纵自己。《诗经》有:尚不愧于屋漏之句,孔颖达疏曰:言无人之处,尚不愧之,况有人之处,不愧之可知也,在《礼记正义》中,孔颖达又说道:故君子慎其独也者,以其隐微之处,恐其罪恶彰显。故君子之人恒慎其独居,言虽曰独居,能谨慎守道也。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能够坚守道德,何况在众人面前呢?所以说:弗欺暗室,岂况三光,三光,指的是日、月、星,暗室之中尚且有德,在众目所视之下,自然不会做超越法度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增多,对于慎独的研究出现不同的意见。梁涛先生认为郭店楚简中的《五行》篇以及《大学》《中庸》中的慎独均是指内心的专一,并非简单地指独处之时。其实内心的诚与外在的独处并非对立,而是统一于慎德的实践之中的。

慎德内涵从先秦以降基本上都是警醒为政者要慎始慎终、慎微慎独。明代学者朱舜水说:慎者,美德也慎微慎独共同构成了慎德的基础,而慎独是更为根本的内涵,所以古人说:慎独为入德之方,一个人是否有德,看其是否能够做到慎独就可以了,要想成就其他德性,也必然离不开慎独

撰稿:王希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