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文化】修己以安百姓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0-12-08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修己以安百姓”出自《论语·宪问》篇。蕴含了孔子修身立德并使百姓生活安定的政治理想。

“安”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为“宀下有女”之状,女子在居室中,有安静之意,可知“安”字的本意是静,与“定”“止”相通。“安”也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论语》中多次出现。如,“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里的安指安逸、安适;“老者安之”,这里的安意思是使老者安乐;“不患贫而患不安”,这里的安指安定、安稳、安全,等等。孔子思想中的“安”,主要是描绘了理想中的百姓生活安定富足,人人生活舒适的状态,尤以“修己以安人、安百姓”最能体现这一点。梁启超曾指出:“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说起来,其用功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

修己以安人、安百姓,在孔子看来是非常高的境界。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在这里,孔子提到了一个前提、三层进路。一个前提指的是“修己”,三层进路指的是“敬、安人、安百姓”。修己,就是修身,修养自己。修,有“饰”“美化”的意思,段玉裁说:“不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之修”,可以看出“修”有洁净、装饰、美化的意思。修己,也就意味着要改掉自身不符合道德的缺点,使自己达到品德高洁的境界。儒学是成人之学,认为人的成长、事业都要以修身为基础。《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并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可谓是每个人成人成才的基本前提。

“修己以敬”也就是修己以达到敬。敬,孔颖达认为是“敬其身也”,也就是敬自己,也可以说是“安己”,通过修身完善自己,这也是修己的起点。“修己以安人”是修己的第二层进路。敬是安己,从己身出发,“安己”而后“安人”,儒家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里的“亲亲”之人指的是:父母、兄弟和其他亲朋好友,以及生活、工作有交集的身边人。这体现了儒家“立爱自亲始”的思想内涵,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郭店楚简《唐虞之道》言:“不亲不爱,不爱不仁。”这种亲亲之爱往外扩展,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由己及人过程,从仁爱亲人,到爱及他人,到朋友间的忠信,这是“安人”的基本内涵。

安人并不是终极目的,儒家修己的最高目的是“内圣外王”,是“治国平天下”,是“安百姓”。梁启超说:“‘修己’的功夫做到了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将对亲人的爱继续往外扩展,就是“安百姓”。孔子认为“安百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能够做到修己以安百姓,尧舜这样的圣人也未必做得到。“尧舜其犹病诸”的还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当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样的人算不算做到了“仁”,孔子很激动地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能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就不仅仅是“仁”,而是达到了“圣”的高度,连尧舜这样的圣人都不能完全做到。两处用到“尧舜其犹病诸”这样的评价,也就是说“修己以安百姓”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一样的境界,在孔子心目中,政治人物如能做到“安百姓”和“博施济众”,则不仅达到了仁的高度,甚至比尧舜这样的圣人还要伟大。

如何“安百姓”?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设想。首先是惠民,让百姓生活“足”。子贡问政,孔子说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首先得让百姓衣食足。孔子的学生有若也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对老百姓来说,第一需求是吃饱穿暖有房屋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君主能做到这些,才能获得百姓的拥戴。后来孟子将“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视为成就王道的基本条件。其次是富民。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提出“庶、富、教”的理念。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人人都想追求富足的生活,在百姓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证的基础上,还要让他们的生活富裕起来。最后是教化民众。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并以道德和礼仪引导百姓,让他们心存道德、仁善,向往文明的生活,这也是“安百姓”的最高要求。

修己以敬(安己)、安人安百姓的思想依然有其鲜活的时代价值。在追求“个体本位”的当下,安顿人我的生命,提升生命的宽度和高度,促进人们挺立人格和道德理想,思考如何安放个人价值与理想追求。尤其是,“安百姓”的理想与当下“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谋而合,为广大领导干部涵养政德、修身为民提供了儒家智慧。

撰稿:王希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