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文化】孔颜之乐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0-09-11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颜庙位于曲阜孔庙孔府的东北方向,是祭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庙宇。颜庙门前有街,名为“陋巷”;颜庙主体建筑复圣殿前有一方亭,名为“乐亭”。这都得名于《论语》中孔子夸赞颜回的一句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的快乐不是锦衣玉食的享受,不是功名利禄的获得,而是一种内心的充实与满足。在《庄子·让王》中记载,颜回认为,“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令程颐、程颢兄弟“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并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在周敦颐看来,与圣贤追求的大境界相比,富贵、名利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忘我地追求知识和执着地坚守道义,才能让颜回感到心安和满足,这是一种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精神快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安贫乐道的传统,他们不计个人功名得失,以造福天下为己任,并以此为乐。从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再到苏东坡将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活过得兴致盎然,于成龙甘守清贫、奉公爱民,被康熙褒奖为“天下廉吏第一”,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在狱中写下“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们都在清苦的生活中获得了永恒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孔颜之乐在不同情境中的具体表现。

在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孔颜之乐”的价值和意义更须得到重视。人民的物质生活财富虽然极大丰富,但并不能带来精神世界的满足,相反,还会使人在容易获得的感官快乐的享受中,忽视了对心灵世界塑造的需求,迷失了寻找快乐的真正方向。

获得快乐的源头在我不在他,在内不在外。正如雷锋同志在日记中说,“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朴素的话语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领导干部们终生学习、躬身践行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坦言自己“累并快乐着”,这是对生活的乐观,更是对事业的忠诚。“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像谷文昌、焦裕禄、杨善洲等,他们的恪守清贫、大义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法宝,他们的快乐是最崇高的道义之乐。

《礼记》云:德者,得也。”历史和现实证明,有高尚德行的人,往往能得到真正的快乐。颜回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第一而卓冠贤科,他所得到的快乐超越了有形的物质享受和顺逆成败,求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富足。陋巷和乐亭,也从一种地理意义上的实体地标,变成中华民族文化世界中的精神坐标。“孔颜之乐”有超越时代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其在各个时代的传承与实践,为人民称颂,为社会推崇。

撰稿:孔明慧

审核:王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