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文化】从《金人铭》看政德智慧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0-07-03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从《金人铭》看政德智慧

 

 

位于曲阜城东北的周公庙,是祭祀我国西周初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儒家学说奠基人——周公的庙宇。周公庙的主体建筑是元圣殿,大殿之中除了供奉周公、周公之子伯禽外,还供奉了一位名叫金人的仆人。这位仆人对于第一任鲁公伯禽的一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周王朝建立后,周王室为了表彰功臣、稳固统治,封周公于鲁,周公因留佐成王,派其子伯禽就封。临行前,周公恐其有失,亲书铭文于管家金人的背上,并叮嘱伯禽经常观看,以免忘记自己的训诫。在金人后背铭文的提醒下,伯禽谨遵父教,变俗革礼,广揽群贤,平定叛乱,扩大疆域,在鲁国勤勉执政46年,使鲁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

 

在《孔子家语》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子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这篇铭文的内容可见于《金人铭》碑,现立于周公庙元圣殿前甬道西侧最南端,是清道光年间由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彝书写的,这里也是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的一处现场教学点。

 

 

周公诫子的《金人铭》言辞恳切,情感真挚,流露着周公对儿子的关爱与教诲,还展现了周公作为执政者的政治智慧。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自我修养,谨言慎行。碑文写道“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老子》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墨子》中也有“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的表述,强调都是要克制言辞,做到韬光养晦、求真务实、行胜于言。《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事业做得多大,修身都始终是我们的根本。党性修养水平是为官从政前的基础性准备,领导干部更要意识到自己言谈举止中的责任,要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第二、注意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碑文写道“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初起的火苗不扑灭,燃成熊熊大火还怎么扑救?涓涓细流不堵塞,终将汇集成为江河;绵绵细丝不斩断,最终会结成罗网;草木萌芽时不修剪,将来就只能用斧砍。这告诉我们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在祸患出现萌芽的时候马上处理,从毫末细微之处加以防范。《韩非子·喻老》中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尚书》中有:“不矜细行,终累大德。”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守正道、弘扬正气。

 

第三、做到谦恭淡泊,执雌持下。碑文写道“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保持温和谦恭谨慎的态度,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在追名逐利的社会环境下,坚定不移地独守原则,这也是立身做人和干事创业的一种智慧。如何看待名利,是检验一名共产党员品格的试金石,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经常自省自励,不推责,不贪功,谦虚做人,谦恭处世,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百余年来,《金人铭》碑历经岁月沧桑,静静矗立在鲁国故城东北的高阜之上,它不仅饱含着周公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也在修身立德、做人处事、为官从政等方面,给后人带来很多启示。

 

 

附:《金人铭》文: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终,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撰稿:孔明慧 审核:王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