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文化】品楹联佳句,悟政德哲思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0-06-19

 编者按:依托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于经史子集,涵泳于古事今闻,举凡文献典籍、古迹遗存、官箴铭言、方志笔记、诗词楹联、俚词俗语所体现之政德人物、政德故事、政德智慧,必悉加详审,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特开设“政德文化”专栏,推出系列文章,力求雅俗共赏,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品楹联佳句,悟政德哲思

 

楹联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魅力,长久以来,它以艺术性、通俗性、趣味性吸引人们去品味、去创作。春节期间贴春联、赏春联已然成为一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楹联展现出的书法艺术、汉字魅力、语言魅力往往充满智慧,并能引人深思。其中以古代官署楹联以及古代官员撰写的廉洁从政感悟或自警儆人的楹联,展现了古代官员以民为本的从政理念、勤谨廉明的为官操守、修身立德的自省精神、依法守律的治理观念、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用简洁明快的语句表达为政之德,可谓是古代政德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花异卉,在此撷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楹联,从中感悟政德建设的当代启示。

 

以民为本的从政理念。中国古代是皇权为本的时代,从秦到清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但同时儒家思想在古代占据着主流,其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治理思想也对统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一向提倡以民为本,虽然古代的行政实操不能够真正的以民为本,但在某种程度上,一些官员认识到了民众的力量,在为官从政时,能够将以民为本作为从政的理念,能够考虑到百姓的切身利益。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河南内乡县衙三堂楹联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窗外鹃啼鹊噪恐有冤民。

——河南南阳府署大门联

政惟求于民便;

事皆可与人言。

——清代梁章钜为荆州府治所题联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清代余云焕为贵州兴义府题联

事事告青天,凡外而法堂,内而暗室,总期质诸鬼神,指河际以盟心,不敢为污吏、为贪吏、为昏庸吏;

林林皆赤子,非养以衣食,教以诗书,恶在为民父母,抚萃邦而复冀,但愿无穷民、无冤民、无奸宄民。

——李汉元题陕西合阳县署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河南内乡县衙大堂联

勤谨廉明的为官操守。西周时期周公有“明德勤施”之美名,后代往往将“勤政”视为为政者的基本品行。宋代吕本中倡言为官要做到“清、慎、勤”,成为后世为官者的座右铭之一,勤政、慎独、清廉、明察,可谓是官员政德建设的基本支撑。

百里才疏勤补拙;

一官俸薄俭能廉。

——清代姚步瀛题县署斋联

妄要同胞一分钱,请唾我面;

莫忘勤俭两个字,感服民心。

——民国时期牛庆誉题靖边县署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河南内乡县衙东账房联

刑赏唯求孚众志;

清勤端在励官箴。

——河北河间府署理刑衙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清代薛时雨题杭州府署联

要一分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

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己,远报儿孙。

——清代龙锡庆题府署联

民情当无顺逆,从修齐治平可开盛世;

官品何论高下,能公正廉明才是青天。

——河南南阳府署仪门联

 

修身立德的自省精神。《论语》中讲:“吾日三省吾身”,《大学》中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庸》里面说:“君子慎其独也”,修身立德、慎独自省,可谓古人常做之功课。《左传》中说:“不修政德,亡于不暇”,为政而不修政德,政权的倾覆只在旦夕之间。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河南内乡县衙二堂联

扪心自惭兴利少;

极目只觉旷官多。

——清代潘先珍题四川蓬溪县衙联

养智培仁,日新其德;

正心诚意,三省吾身。

——河北河间府署养正书院联

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

眼前有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清代陈景登于晋州题自警联

何以副生平,试清夜自思,在国在家曾行几事?

不须特谈起,但设身处地,于今于古像个甚人?

——明代郭都贤题巡抚堂联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清代金乡县令王玉池题自警联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清代贵州巡抚署联

春雨无私,进衙先拜清风二字;

青筠有节,出府再留正气一身。

——河南南阳府署大门联

 

依法守律的治理观念。长期以来,我们都将古代社会的治理视为“人治”而不是“法治”,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有一些官员在从政过程中,也是能够做到坚守法律,依法办事的,体现了部分官员的治理智慧。

墨吏私心,三尺为照;

贤官善政,百世不磨。

——河北河间府署照磨所联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齐浓淡不冤渠。

——清代朱圭任浙江主考官所题联

按律量刑昭天理;

依法治罪摒私情。

——河南内乡县衙刑房联

法规有度天心顺;

官吏无私民意安。

——河南内乡县衙典吏衙联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赏疑为重,罚疑为轻。

——河南内乡县衙二堂联

听讼吾犹人,纵到此平反,已苦下情迟上达;

举头天不远,愿大家猛醒,莫将私意入公门。

——清代俞樾题江苏某官署联

什么叫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善政?只求狱讼公平难哉。

——福建福安县衙联

 

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古人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是“郡守”,还是“县令”,都承担着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教化百姓的职责。一些具有担当精神的官员,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守土有责有积极的认识。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存心无愧,不鄙斯民。

——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题联

不求当官称能吏;

愿共斯民做好人。

——酂侯祠联

悯其饥,念其寒,谁不可怜子女?肯推毫发与苍生,不枉为民父母;

受若事,怠若事,谁能放过仆童?况糜膏脂无治状,也应念及儿孙。

——明代吕坤于山西为官时题联并赠与各州县

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

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封君王。

——清代贵州安顺知府文海于府署自题联

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十里河流,涓涓都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时题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时题联

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顺迪,勿懈功夫。

——清代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题联

楹联的撰写者大多做到了清正廉明,但正如孔子所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是所有的楹联都反映了为官者的真实德行。清朝时期有一位贪官在县衙题写了如下一幅对联:

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

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居德苑十分清廉。

横批:福荫百姓

当地有位才子见到后,感到很气愤,如此贪腐之人也敢自称“十分清廉”,于是他也写了一副对联并张贴在县衙外:

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

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酒肉二话不说一心捞钱。

横批:苦煞百姓

可见,楹联所题是一回事,实际的为政表现又是另一回事。乱世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就更苦了。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官员为了搜罗钱财,对入城担粪的农民收取“粪税”,才子刘师亮就写了一幅讽刺对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有屁无捐。

相反,真正为民办事的清廉官员,是会受到百姓自发怀念的。焦裕禄逝世50周年,很多人撰写对联纪念这位党的优秀干部。如下面这幅对联:

想当年民瘼长怀,沥血呕心,创伟业千秋,勇除兰考三重害;

喜今日焦桐犹在,开枝散叶,送清风万里,胜似河阳一县花。

 

古今楹联中关于为政之德的建设充分说明一个道理,政德建设需要为政者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时时自警,认识到官职只是为民服务的载体,民心如秤,唯有德者能得民心,唯敢担当者能成事业,所谓政声人去后,如河间府署三堂楹联所言:“明日休歌,任前志即眼前事;诸君试想,去后声乃身后评”,为政当以此自警,敢不惕乎!

 

撰稿:王希伟

编辑:孔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