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

【政德之声】涵养“三气”,砥砺奋进

曲阜干部政德教育 │ 发表时间:2024-04-01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了解民族历史、感悟民族品格的重要载体。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思想智慧、道德境界,曲阜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开设“政德之声”栏目,推出系列原创文章,或阐发哲思,或著为小文,或抒发感悟从不同视角阐述政德文化,探索理论建设,展现政德风采,为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涵养“三气” 砥砺奋进


孔庙院落内坐落着这样一座大门,叫弘道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弘道”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表达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孔子用自已的一生诠释了对“道”的信仰与坚守,这个“道”是他的理想信念,是通过“为政以德”的治国策略去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孔子讲:“士志于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志气、骨气、底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要求,自觉涵养做中国人的气节,不断提志气、强骨气和筑底气,争做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提振志气砥砺“强初心”。“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这句话启示我们树立了远大志向,纵然山海尽头,亦不能阻止其步伐,即使是精兵坚甲,也无法抵御其坚定信念;张载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鼓励世人要树立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广大青年: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新时代党员干部当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砥砺初心,践行使命,自觉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大蓝图、党和人民的大事业中去,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政治定力,做新长征路上的“追光者”、做心怀国之大者的“有志者”。

锻造骨气挺起“硬脊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华儿女自古就推崇铮铮铁骨的高尚气节,那是困境中唱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的壮士战歌、危难里书写“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不屈誓言;那是险境中做出“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无畏抉择;那还是我们新征程上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上、迎难而上的笃定执着。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肩负复兴重任的党员干部要用拼搏进取挺起中国人的硬脊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直面风险、敢接挑战、勇挑重任,用实际行动兑现“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

筑牢底气淬炼“铁肩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流三千里”。自信彰显底气,底气源于实力。放眼放去,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历经沧桑磨难又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从推翻“三座大山”压迫到建立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彻底摆脱绝对贫困,我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进步。在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们始终坚守人民至上,贯彻动态清零,彰显大国担当,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党员干部要筑牢“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底气,锤炼攻坚克难的本领能力。始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汲取知识的力量,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到艰苦的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把磨难当“磨砺”、把挫折当“存折”,练就经得起磨砺扛得住摔打的铁肩膀,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赋能助力。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凝聚磅礴伟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马会祥

撰稿:孙胜楠